伴随着金融电子化、信息化的发展浪潮,自助终端设备在银行业务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金卡工程”的全面启动和实施,以ATM为代表的自助终端设备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的青睐,成为人们日常经济生活中的“全天候服务银行”。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的自助终端设备因使用管理不善和维护保养不到位等原因导致了运行效率不高、功能发挥不全和客户使用不便等情况。自助终端设备出现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目前,银行的自助终端设备管理分为技术、运行、固定资产管理等多个环节。技术支持由各家银行的科技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管理由各行财务部门负责;运行管理涉及银行卡、个人金融等多个业务部门和基层营业网点;日常管理工作主要由基层营业网点实施。由于基层营业网点自助终端设备维护人员平时的工作任务重,所以自助终端设备开机运行情况的监控大多未纳入其岗位考核范围,他们所做的自助终端设备维护工作,如装钞、运行监控、日常保养、简单故障维护和耗材管理等,多为例行公事。因为机构调整等原因,自助终端设备管理员岗位难以固定,维护工作又缺乏激励和约束机制,影响了自助终端设备开机运行效率。
2.维护管理模式滞后,运行故障难以及时排除
自助终端设备的运行特点决定其故障点在于两端,即安装初始阶段的系统磨合期和自助终端设备老化期。因为各行自助终端设备的装机地域跨度很大,地区间设备的使用环境各不相同,加上很多基层行没设专业维护人员,设备维护主要采取“外包”给专业公司负责的形式,或集中由各省分行科技部门负责,日常维持大多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急式维修。按照ATM维护的经验和规律,要保证设备稳定运行每年必须对ATM进行1~2次PM(预防性)维护,这将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目前各营业网点难以做到这一点。
3.自助终端设备收益分配不尽合理,影响运行效率的充分发挥
自助终端设备具有无人监守、连续运行、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要保证其正常运转,基层营业网点必须为设备提供7×24小时的电力供应、足额的现金准备(一次性装钞10万~20万元)和打印客户回单所需的打印纸、色带(或墨盒)等低值耗材及相应的维护服务等。但从调查情况看,有的基层营业网点自助终端设备却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操作人员的自助终端设备知识缺乏,操作不熟练,没有及时为自助终端设备装钞和开启设备;二是网点“包干费用”紧张,对自助终端设备提供7×24小时服务所需的电费、耗材支出、日常维护费用等难以保证;三是基层营业网点核定的库存现金限额只能维持本所柜台业务需要,难以满足自助终端设备的现金装钞量(一般在10万~20万元);四是自助终端设备的服务对象应该是全国范围内的持卡人或商户,而有的网点认为这样是“肥水流入外人田”,影响自身收益。这种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自助终端设备效率的充分发挥。
4.自助终端设备的技术更新不断加快,维护质量和水平亟待提高
目前,各行自助终端设备有Olivetti、Bull、Diebold、Siemens、IBM、NCR以及广电运通等多个品牌和型号,既有自动存、取款机,又有现金存取款循环机;既有穿墙式,又有大堂式;既有在本网点安装的“一站式”,又有借地生根的“离行式”;既有无人银行、夜间金库,又有查询终端、自动补登折机等。不同型号的设备在性能和技术要求上不尽相同,有的设备(如现金循环机)维护技术要求很高,技术更新速度很快。而涉及资金安全的防伪钞专利技术,生产厂商一般又不向客户提供。目前,银行现有的自助终端设备维护技术力量、手段和能力难以适应自助终端设备飞速发展的要求。
5.运行环境复杂,直接影响交易成功率
自助终端设备交易成功率不仅涉及计算机软硬件、网络通信等技术因素,还与客户素质、用卡环境等因素相关。随着银联卡系统的开通,持卡人交易日渐频繁,在接口软件、通信网络、资金清算等方面,任何一笔交易都会触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个环节障碍都会使交易中断。从各行交易失败的案例分析来看,跨行、跨中心交易失败占比较大,其主要原因集中在网络通信、卡(表)开放和接口程序等方面。
6.安全措施不到位,风险防范能力较弱
随着自助终端设备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与其相关的诈骗犯罪活动数量日趋上升,作案手段也五花八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银行自助终端设备的安全防范措施不落实,对客户的安全宣传、教育不到位。有些营业网点的自助终端设备监控装置形同虚设;有些营业网点对自助终端设备的管理与监控没落实到具体人员;有些营业网点自助终端设备安全宣传不力,没有针对近期情况对客户进行友情提示;有些营业网点将提示张贴在
自助终端设备旁边,被犯罪分子利用等等。